众海投资杨蓬荣获猎云网2018「最佳创服人物」TOP10

5月18日,由猎云网主办的“万物生长——2018年武汉创业创新峰会暨首届楚馨奖颁奖盛典”在武汉举行。众海投资武汉负责人杨蓬荣获“最佳创服人物TOP10”称号。


榜单公布如下


作为国内成长最稳健的早期投资机构,众海投资由前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官邓康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鲁众和阿里巴巴集团资深总监黄海军共同创办。专注于新科技、移动互联网、消费升级、大健康和企业服务方向的股权投资。


众海投资成立三年多,共管理两支人民币基金和一支专项基金,基金规模达5亿人民币,总共投资超过40家公司。截止2017年底,交出了被投企业2家做好上市准备,2家营收增长500%,6家融资过亿的成绩单。


众海投资的代表项目包括中国最旺的财经社区「淘股吧」、「格隆汇」;近年人气爆棚的城市文化空间「言几又」;最受女明星喜爱的母婴新零售品牌「Qtools」;将成为我国光通讯产业链升级中重要一环的光器件供应商「优迅科技」,红包广告开创者「红信」,中国的桥水基金「DeltaGrad」等。


杨蓬拥有10年早期股权投资经验,被媒体誉为武汉最活跃的网红投资人之一,一年参加100+创业活动,跟1000+创业者交流。曾参与并主导了虹识科技,聚保物流保险、仝干生物,图样单词等项目的投资。2017年加入众海投资,专注于TMT、消费升级和高新技术方向的投资。



首届楚馨奖同期颁出的奖项还有最具影响力创业公司TOP 10、新锐创业公司TOP 10、最佳城市贡献企业 TOP 10、年度创业风尚人物TOP 10、新锐创业者 TOP 10、最佳女性创业者TOP 10以及最佳企业服务商 TOP 10。



近年来,武汉开始积极拥抱互联网+,已经形成了网络直播、泛娱乐、网络商务、互联网+汽车、互联网教育、网络安全等特色数字经济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斗鱼直播、卷皮网、宁美国度、斑马快跑和尚德机构等“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频繁涌现。



本次峰会东湖高新区科创局局长李世庭、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PPTV创始人姚欣、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合伙人宋春雨、斗鱼直播副总裁王岩、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莫祯贞、信中利资本集团联合执行总裁、高级合伙人陈丹、Today今天便利店创始人宋迎春等知名投资人和精英创业者到场,从媒体、数据、资本的角度全面解读武汉创业。


峰会现场座无虚席,除了干货满满的主题演讲外,还有四场圆桌论坛同期举行,其中,众海投资武汉负责人杨蓬主持了题为《新风口投资:火热的风口背后,投资人的思考与决策》的圆桌讨论。



论坛嘉宾包括天风天睿副总经理陈实、东湖零度总经理李济辰、深创投互联网产业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刘敏、达晨创投华中总经理廖敏、澳盈资本创始合伙人肖毅以及点亮资本武汉合伙人王会敏。嘉宾观点碰撞,精彩纷呈。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我们投的其实不是风口,我们投的是趋势的变化,投的是在这个趋势变化的时间节点。”众海投资武汉负责人杨蓬表示,同样对创业者来说,比较顺畅的创业起点是通过自己的工作经历、生活经历,以自己看到的实际契机来创业,而不是一味地追风口。


风口都是媒体造出来的。”达晨创投湖北分公司负责人廖敏认为,从投资角度来说,投资机构应该要预判风的到来,提前做一些布局,站在风口上等风来,而不是风来了去追风。   

                 

与廖敏相同,来自深创投互联网产业基金投资部的刘敏则表示,近几年的风口太多,比如区块链、小程序、人工智能、新零售等等。作为创业者,要有提前预判的能力,这样才能赚钱。作为投资人,投资的最终目标就是赚钱。如果等到风口出现了才去做,只能被割韭菜。


谈到风口和割韭菜,澳盈资本创始合伙人肖毅表示,今年的风口比以往来的缓慢,原因是因为基金没钱了。基金没有多余钱去投项目,只能去寻找一个投机的事情去投资,这也是为什么区块链在今年会爆发的一个点。“区块链的火爆,我认为是在基金融不到钱的情况下,大家都采取了投机的方式。区块链井不是一个风口,它是被推上风口浪尖的。


东湖零度总经理李济辰也谈了谈对于风口的看法,他认为就科技或技术类来说,真正的风口有两类:一类是经过深刻研究之后,了解到某一个基础性技术有可能会产生大的变革;另一类则是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通信技术运用到产业很深地方去。


天风天睿副总经理陈实表示,所调的风口,其实就是科技进步下的必然产物。移动互联网的风口红利已经快被耗尽,下一个风口应该是VR,硬科技会主导来米的风口。


我们在选择项目上会重点关注有前瞻性的、有开拓性的、有颠覆性技术的早期项目。”最后,点亮资本武汉合伙人王会敏表示,投资人应该站在风口等风来,而不是去追逐风口。




以下为分享实录,经《猎云网》整理:


主持人:接下来再聊一聊风口投资问题。近一两年来,有一个词被频率提起,就是“区块链”。2018年区块链急剧升温,从网络上的各种探讨,到会议、论坛纷纷设立区块链分会场,与之相伴,区块链受到风险资本的热捧,今年一季度,区块链股权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


那么,究竟投资人是如何看待风口投资的呢?下面有请圆桌主持人众海投资武汉负责人杨蓬,论坛嘉宾天风天睿副总经理陈实、东湖零度总经理李济辰、深创投互联网产业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刘敏、达晨创投华中总经理廖敏、澳盈资本创始合伙人肖毅、点亮资本武汉合伙人王会敏为大家带来《新风口投资:火热的风口背后,投资人的思考与决策》。


杨蓬:大家好,今天的主题是关于新风口投资,火热的风口背后,投资人的思考与决策。今天我也是很幸运,能够感谢主办方让我来主持这个活动。今天在座的也有我很熟悉的朋友、前辈,也有不太熟悉的朋友,我们要不让嘉宾们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机构与投资风向。


陈实:感谢主持人、感谢主办方有这个机会让我来交流,我是陈实,来自天风天睿,天风天睿成立于2013年,管理规模接近100亿,主要投的方向是高端制造与医药,从这几个行业上来看,某种意义上不算风口,可能一直都是一个趋势,这些行业本身就一直存在,在某些波动领域有细分的风口。


肖毅:大家好,我是澳盈资本的肖毅。我们主要是投消费升级领域的基金,同时也投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的项目。总的基金盘子基本上在一个亿左右,大家如果有好的项目,也可以给我推荐。公司在北京。


刘敏:我就不用介绍了,反正我后面写很清楚。


杨蓬:刘总是深创投投资部的总经理。


廖敏:我是廖敏,是达晨创投湖北分公司的负责人,我们公司投资领域涉及到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方方面面,是综合性基金。湖北整个投入应该是累计十年超过十个亿,投资项目接近30个,80%在武汉,其他在湖北其他区域。我们投资团队也不限于在湖北,投资范围不限于湖北,是全国性投资范围,但我们的重点在湖北。


王会敏:科技改变生活,梦想点亮未来,我们是点亮资本的王会敏。我们专注的领域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消费升级等领域。我们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青岛和硅谷都有分支机构,目前管理了五支基金,均为天使基金,其中武汉基金是2016年底由亮资本发起,规模为一个亿的天使基金,目前在武汉投资的项目有智趣、聚宝物流、全乐科技,还有今天上午的嘉宾项目哈哈零兽等。谢谢。


杨蓬:零兽好像是你们连续投了几年了。


王会敏:我们是种子轮投资300万。


李济辰:感谢猎云网,感谢主持人。这次论坛在座的都是武汉创投界的前辈,非常容幸能够参加这个论坛。我们零度资本主要是聚焦在产业驱动的技术领域以及模式创新领域。投资方向有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医疗大数据,也包括一些文创娱乐以及企业服务项目。目前在管的基金规模是20亿,东湖零度是其中负责企业服务还有文创娱乐的板块。谢谢。


杨蓬:谢谢各位嘉宾的自我介绍。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第一个问题。台上除了肖总之外,其他都是扎根武汉本土的投资人,想问一下你们在武汉做投资的时候,和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做投资时,投资决策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有什么特点,或者换句话说,当你们面对武汉创业项目和武汉创业团队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会影响到你们的投资决策?


陈实:我们不分地域,但毕竟也是武汉本土的券商,在新三板上面也是支持了60到70家武汉当地的新三板企业。说实话,其实区别方面不是特别大,唯一可能有区别就是武汉团队可以说武汉话。在交流的时候,可能会本土化一点。


杨蓬:感情牌可以打一下。


陈实:会有感情牌,会讨论早上吃了什么。现在整个已经是互联网趋势,所以说地域在现在这个状态可能不是特别受影响,你在武汉本土出来和你在北上广,只是说你的团队在哪里,但你的技术、你的覆盖面、你的客户可能都不是当地的。如果你做区域性的东西,做线下实体的话不会太受地域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看项目,主要还是看技术,还是看它的团队,然后它本身跟后面结合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有没有可复制性,有没有在全国推广的垄断性,能够在这个模式下,能够达到一定的规模,然后边际成本会越来越低,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现在投资还是希望你投的东西,未来能在这个行业垄断,能够垄断才能带来你的效益最大化。所以说如果你只是把你的投资范围限定在一个区域,我觉得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事情。


杨蓬:就是说武汉本土是满足不了像天风这种规模机构的要求的。


陈实:那倒不是,武汉本身有本身的优势,武汉有很多大学资源,会带来一批毕业学子,因为学校离光谷很近,光谷会创造很多跟医药生物制药、光通讯相关技术的企业,像华科这些学校都是具有科技创新性的院校,院校本身会有技术。武汉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未来能够替代深圳,从技术层面讲,是有驱动力的,从技术和人力上都能驱动。


杨蓬:延伸问一句,您认为武汉和深圳的区别是什么,在哪里?


陈实:武汉的房价比深圳便宜。


杨蓬:成本比较低一点。


陈实:可以留住大学生。


杨蓬:从产业来说,以深圳为对标,武汉能够突破的地方在哪里?


陈实:能够突破的地方很多,最核心是交通位置。


杨蓬:那好武汉哪个产业突破?


陈实:从现在来看,哪个产业,可能还是技术产业,科技类的。


杨蓬:因为大学多,因为有研发的基础和研究的基础,和大量的人才。


陈实:人才能够留下来这是关键。


杨蓬:谢谢!肖总不太一样,因为肖总不是武汉本土机构,我多问一句,您在过去看项目过程中,有没有和武汉本土团队打过交道,感受是什么?


肖毅:上午很多项目都是非常知名的项目,在华中地区没有另外一个城市比武汉更具创业的基因,对比北京、深圳、杭州、武汉,我觉得像武汉这样的地级市更容易获得政策上的扶持。同样一个公司,放到北京跟深圳,基本上就会饿死或者找不到钱,但放到武汉来说,在某一个政策或者某一个补贴扶持,就能让你公司活下来,只要公司活着就能存在任何可能性,在武汉优势就是在相同的项目里会比在北京、深圳、杭州活的时间更长。


杨蓬:刘总,我自己感觉好久没见到刘总了,最近要听一下刘总最近一段时间的经验。


刘敏:刚才主持人看武汉的项目和看外地项目的决策流程有什么差异?其实没有差异。因为看项目唯一一个要求是什么?投了之后能够赚钱,所以说决策是没有差异性的。你想问的是什么?武汉的项目有什么特点,我估计你是想问这个问题。


杨蓬:他们有什么特点会影响到决策?


刘敏:你投资的终极目标是赚钱,所以你是武汉的还是杭州的,逻辑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是集团,决策也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决策,而不是因为你是武汉的就会放低对你的标准或者采取另外一种投资逻辑分析,那是不可能的,只有一种逻辑,就是是否具备成长性。


看项目的成长性,确实很难判断,在武汉的项目,你还是要用成长性来去判断,但成长性这个指标,尤其在互联网包括互联网+领域,很难用一种逻辑去判断的,比如说你肯定不能用盈利逻辑去判断,像美团,现在一年还亏几十亿,包括摩拜一个月亏六个亿,都能按200亿市值卖给美团。所以我觉得,你要在看项目的时候,还是不要太拘泥于自己一般的投资逻辑,这也是我最近很大一个发现。很多项目,在你看的时候,大部分投资人应该要反过来去投。


杨蓬:投冷门这个意思吗?


刘敏:不是投冷门,当这个项目你看不懂的时候,或者你很鄙视他的时候,或者你瞧不起他的时候,这个时候反而要引起警觉,往往是这种项目可能会很牛,尤其是他的数据没有跑出来,如果他的数据很快了,那没问题,你看得非常清楚,大家都看得懂。所以在他的数据刚冒出的时候,可能这个业态你很难理解的时候,反而要引起警觉,千万不要放弃。往往大部分投资者就放弃了,最近像抖音,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这个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包括感觉讲的刘铁锋提出的几个观点,人和人、人和产品、人和虚拟商品,但是现在很多就是人和行为的连接,其实这一块是目前最大的机会。所以我觉得对于标准来说,对于武汉项目来说,大部分都能做到一定程度,真正做到很大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武汉有一些项目可以吸引一些机构,但不太容易吸引到特别大机构来做投资。


杨蓬:深创投规模很大,是投后期的,您站在后期阶段投资的投资机构角度来说。


刘敏:我投资是早中晚都投。


杨蓬:我知道刘总本身是从小投到大,我的问题是您投大的时候,投B轮、C轮往后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建议给现在处于A轮阶段的企业,因为我们知道,武汉整个环境,过去几年,有相当多的创业团队获得了种子轮,包括天使轮投资,是相当多的。


现在他们就面临着升级的过程,怎么样从天使轮往上突破,到A轮,到B轮,您有没有一些建议给他们?要注意什么,你拿到钱以后要注意什么,在高成长中要注意什么?


刘敏:做企业最主要是专注,在一个领域一定要给自己限定目标,包括我自己做的投资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失败有很多很像的道理,就是创始人同时做多件事情,就是你的资源、你的思想有限。我们看到很多人,比如说他们跟投资机构谈的时候,他说我有两个项目,A项目+B项目,所以我的估值就应该多一点,如果你是A+B的话,你这个项目不能不多,直接就减掉了,因为你的对手只做一件事,成天24小时都在想这个事情,你是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那你肯定是干不好的。这是第一个要专注。


第二个是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大部分企业都是死在拿到钱之后想法就变了,成本就乱用,成本不会控制,搬到好的办公室,人员大部分扩招,社保、工资都增加了,当你拿到A轮钱时,这时候反而要更加谨慎,尽量不要通过烧钱来去实现你的业务的增长。除非你的项目是爆发型的,去抢市场的,必须要烧钱的,有后面资本接盘的,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去做。


杨蓬:拿到钱以后反而要谨慎,控制自己欲望。


刘敏:把自己的目标收窄到一个指标上,这一点特别重要。


杨蓬:廖总,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您十多年来,实际上是在传统的领域里面,在深耕,包括传统的制造业、环保,包括技术类这一块领域里,我们今天也听一下廖总的一些想法与看法。


廖敏:应该来说,杨总你的说法不一定对。因为刚刚在台上坐的杨晓锋,就是几年前刚刚创业的初期,我就投了,所以我不是投传统行业。只不过你刚刚提到的问题,我作为华中区的负责人,我们团队有义务有责任把武汉的项目挖掘出来,这也是我们公司落地做项目的策略。我在这边,我们重心就在湖北,但并没有我就局限在湖北,我投的项目有北京的,有郑州的,也有合肥的,湖北是重中之重。


在其他区域里也有我们的团队,他们会在他们的区域里进行深耕,但我们项目里有很多并没有限制武汉团队不能投。比较武汉与其他投资区域的差异,作为我来说,在湖北找了一个项目,很多项目里,只是站在湖北本身角度来说这个项目很好,但我们是站在全国来说,在全国来看可能并不一定好,但湖北企业自己认为是很牛的,往往就存在着要价估值都局限于本地化的因素。


另外很多创业者,毕竟北上广深以及经验信息方面有一些差异,我们投的一些项目,原来创业者在北上广这些地方,有过打工的经历,他们的意识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在目前来说,我们觉得湖北最大的问题,特别是后面(A轮、B轮),出现的问题就是估值特别高,把估值看得特别重。


融资是干什么?找合作伙伴,你的股权并没有卖,只是引入一个共同的投资合伙人,跟你一起共同承担风险,同时你的股份也是通过后面投资得到更大的增值。所以我们湖北很多企业,把这一点看得特别重。


作为投资人来说,一个企业,它的资金是要追求回报的。如果说连理论上的空间都没有了,他怎么会投。这可能是我感觉到的跟北上广深不同的地方,他们更多是引入合作伙伴,而不是追求估值的价值。


杨蓬:就是估值不是生命线。


廖敏:估值是一个方面。比如说湖北的项目,我想更多推湖北项目,其他地方跟别人没有差异,甚至弱一点,估值还比别人还高,但这样的项目在公司很难推上去。如果其他方面弱一点,估值方面也有优势的话,这个问题不构成问题,问题就会少一点。这是我们经常在投资过程中遇到的最难的问题。


我们现在没有在湖北发基金,所有投入都是总部的一个基金,我们的决策,整个流程都在总部,很多人在理念方面的差异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另外还有管理方面,意识方面的东西,这些方面相对于北上广深来说,可能有一些弱,但什么都弱,加起来问题多了以后就很难通过。我很希望多推湖北的项目,我们作为湖北地方的团队来说是这样的,但站在公司场合并不这么看。


杨蓬:谢谢王总。


王会敏:我刚才也介绍了,因为点亮在北上广都有分支机构,武汉的基金也是总部投决,总部成员也由各地合伙人组成,所有项目都包含北上广深一线的合伙人,我们跟北上广深投资决策几乎没有区别。


但点亮是专注投资、技术驱动的早期创业项目,这一块在武汉是非常有优势的,因为武汉高校、科研院所非常多,所以我们非常看中武汉这个市场,包括我们创始人第一个投资的项目PPTV就是从华科出来的,我本人也在武汉做了十多年科技服务工作,对武汉市场非常看好,也是希望未来能够在武汉本地投出更多的PPTV、智趣、哈哈零兽的项目。


杨蓬:点亮是专注于天使类技术投资的,可以理解是早期。我想稍微延伸一点,对于技术,点亮是怎么看待的,以及技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王会敏:这样说,因为点亮几个创始合伙人基本都是理工男,技术背景出生,背后有一帮技术大拿帮我们做支撑,我们在选择项目上,在方向把控上,有前瞻性的、有开拓性的,包括有颠覆性的技术会重点关注。


杨蓬:好像王总不太关心商业。


王会敏:对,我们在早期阶段,对于商业包括商业模式,我们关注并不是太多。


杨蓬:顺便说一下,王总手里钱挺多的,特别是早期领域里,下来有机会赶快找她。


王会敏:对,因为我们基金是一个亿,每个项目投资额度专注于早期,不会太大,所以钱还是比较多的。也是希望有早期项目的话,能帮我们推一下。谢谢。


杨蓬:李总。零度情况也比较特殊一点。


李济辰:怎么理解特殊呢,有它自己的特点,或者说资源体系。零度资本做投资的时候,因为有中国电子的资源背景,我们对于信息技术类企业有比较好的产业孵化优势,所以说在这样一个板块,刚才王总讲到他们对技术创新非常关注,我们其实从天使到A、B轮技术项目都会刊,第一个是通过中国电子产业资源做导入之后,有一个非常好的1+1大于2的优势,加上武汉本地项目,这种技术类项目非常多,其实也给了我们比较大的空间来做这样的技术类的创投。


刚才主持人聊到了武汉创业的环境怎么解读,我觉得武汉人才结构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有更多的纬度,那么多的互联网公司,或者说一些成熟的产业公司在武汉设了第二总部或者第一总部之后,人员结构会慢慢变得更加促进创业氛围往前走。所以说我们还是非常希望在武汉去帮助一些技术类企业的成长。


杨蓬:下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进入第二个话题。2018年大家怎么样看待这一年有没有新的方向或者所谓的风口,或者做行业研究或者判断上,有没有一些新的方向,可以提出来,我们来探讨一下。


陈实:其实我认为,所谓的风口其实本身是一个科技进步到一定时代必然产生的一个事情。就像为什么移动互联网会出现,是因为苹果手机的出现和3G网的出现,技术升级到一定层面以后,人们能够用大屏幕手机,用非常简单易用的智能手机做一些操作,这样的话,导致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


杨蓬:应该说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必然。


陈实:基础科技到一定阶段以后必然会出现的。包括现在的物联网也是这样,因为现在有通讯技术,家庭手机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用的APP都是移动互联网阶段,苹果手机出现之后,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变化产生的风口,这个风口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基本上这个风口红利也快被消耗完了。


核心是什么?下一个风口核心应该是马上又有新的技术,新的技术在哪里,新的技术导致新的商业模式的革命。从现在来看,大家提的几个词,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也是挖掘下一个技术池的沉淀,从技术来看,理论上,我个人认为是VR。


因为VR原来问题是什么?分辨率不够高,刷新率不够高,电池续航能力不够强,不够便携,当它突破到一定瓶颈,类似于苹果3G手机出来之后,分辨率在8K以上,可能会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模式。


我认为电影院以后是没有必要的东西,所以商场的业态也会根据科技进步产生变化,商场已经是2.0状态,从原来服装消费为主的业态升级为体验、亲子,未来会进一步升级。所以现在所谓的几个风口,可能还没来,吹了一波小的风,像区块链涨了一波,但核心的还没真正到来。


区块链理论上是2.0阶段,从比特币单点交易到现在成为一个平台,从目前来说,本身是一个去中心化,是点对点增加信任机制的东西,从逻辑上来看,其实是一种新的对个人财产产权不需要政府背书的确认方式。从某种意义上看,区块链未来能够更容易推广私有化或者财产的确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有它的价值。


但从现在这个阶段来看,还处在一个萌芽阶段,相当于现在还是在诺基亚所处的智能手机阶段,大家可能看到了这种方向,但东西并不太好用。包括确认的速度,包括每个币种区别都不够大。为什么现在看硬科技,硬科技会主导未来风口哪些会来。


肖毅:今天风口来得太缓慢了,今年风口来得缓慢的原因就是因为融资太困难了。现在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年比去年拿钱难,是因为基金都没钱了,基金没有多余的钱去投项目,只能去寻找一个投机的事情去投资。这也是为什么区块链在今年会爆发的一个点。


区块链我看的一个点,是两年前的一个项目,当时他说区块链,我说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区块链,比特币那个时候几千块钱,所以区块链不是今天才有的,我个人认为,不管走到哪个城市,喝个咖啡都在说要推个区块链,我认为是在基金融不到钱的情况下,大家去投机社会层面的一个效应。所以这并不是一个风口,明年的风口是什么,其实大家谁也不知道。


我特别同意这位嘉宾说的VR是未来一个非常大的发展趋势,我估计跟头号玩家电影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觉得风口这个词,每年都有,今年区块链真的是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而不是说他就是今年的风口。


刘敏:风口,这两年创业者也都很困惑,因为太多的东西了。比如说区块链,什么人工智能、新零售、共享经济,VR、AR等等,太多了。所以创业者都是眼花撩乱。不管怎么样,有些东西是成熟的,有些东西是不成熟的,对创业者来说是要试错出来哪些是可以做的。


我自己说一下我的观点,其实我觉得,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微信已经7年了,这7年微信一统天下,大家看到你们所用的微信,所有人都有微信,大家微信的功能现在只有一个,它的功能已经给大家都定义好了,所以它没有变化了。所以我们才有了微信互联网,有了小程序,又疯狂去抢小程序这个风口。


但有没有人想过去颠覆微信,这个问题可能在座的可能都不知道。我告诉你,因为微信才强势了,封群封号,现在已经有很多机构在做出微信没有的功能。这个机会可能现在大家看不出来,但现在已经有几家专门做社交的,以前只有陌陌,后面就没有了,大家就不敢做了,连米聊都死掉了,因为微信太强势了,所以产生了很多机构,不封群不封号,他们能够提供微信不提供的功能。当你想做风口的时候,风口那个时候就是割韭菜的时候了,不是风口了。你要提前预判出来,作为机构来说才能赚钱,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现在人们讲,纯粹的互联网,现在大家关心的是人和行为,就是互联网和硬件的结合,这种交互,这一两年会产生很多机会出来。所以我想,确实机会很多,包括你说的区块链。真正的标的出来之后,你才能知道风口在哪里,而不是自己去想象。


杨蓬:对创业者来说,有多人追逐风口,我认为比较顺畅的创业起点是通过自己的工作经历、生活经历,我观察到了、摸到了行业产业市场变革的契机,这个时候来创业,以自己看到的实际契机来创业,一年两年或者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原来风口就在那里,所谓的风口就在那里。


刘敏:机会往往是你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你可以利用这个问题的思想,解决你这个细分领域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片面强调风口。


杨蓬:谢谢。


廖敏:风口都是媒体造出来的。我觉得从投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要预判风口的到来,提前做一些布局,站在风口上等风来,而不是风来了去追风。在这个投资上,可以举一个例子,三年前,当年也是做的一个对机器人投资的一个策略,当年计划是投十家,但最终一年投了四家终止了,大家都在追逐的时候,我们就终止了。


当我们真正VR、AR的时候,我们已经在退出了。别人来的时候,第二年、第三年我们已经卖掉了,包括大数据也是这样的。所以这种投入,追风口,我觉得不可取,还是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说现在的新能源也是这两年的风口,新能源汽车,现在最主要的解决问题,渠道跟此相关的就是电池,电池包、轻量化,所谓的轻量化大家都在往这走,你能不能在这个之前想到。


所以我觉得创业者应该从这些方面去做,而不是追逐风,跟风走,这样的话,你永远追不上,今天你追上去的时候,风转向了,东风变北风了,我们要做风的预判。自己站在风的预判上等风来。


 杨蓬:我们内部有一个玩笑话,就是少看今日头条。王总。


 王会敏:我很赞成廖总的观点,我们是等风来,不是追逐风口。说一下2018年比较热的区块链,点亮2013年就开始做区块链研究,也做了一些投资,包括去年跟青岛当地政府合作,设立的青岛链弯研究院,也是为区块链企业做一些筛选,最终想打造基于市场的创新创业区块链生态。


点亮也做了一些思想,区块链也分为底层技术和代币生态,早期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底层技术上,对于代币的经济学意义没有做太多光柱,也做了一些反思,后面会将区块链底层技术转向经济模式,重点关注是链圈和币圈融合的创业团队项目。


李济辰:从创业者角度来说,如果你关注到风口正在形成,你要冷静思考一下,中国聪明人很多,这个风口当创业者看到的时候,在你的认知里面是一个很容易复制的,或者说已经找到了某一个营运模型,觉得自己可以做的一个事情,事实上当出现这个状况时,大家都是趋同的,很有可能导致没有竞争门槛或者规模非常难做起来。


第二点从投资机构来讲,风口这件事,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会倾向于保持独立思考,当整个市场都去围着风口打转的时候,可能异类才能成功。这是从风口定义上讲。


真正的风口是什么?就我们做科技或者技术类投资来讲,有两类,一类就是经过深刻研究之后,了解到某一个基础性技术有可能会产生大的变革;当然如果说你的耐力足够强,或者说有这个决心的话,可以去尝试这个部分。一切都是在基于深刻研究之上。


第二个部分不管是我们提到的风口、大数据也好、人工智能也好、区块链也好,互联网也好,我理解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分支或者工具,现在看大量项目,我可能不会太在乎说你给自己贴上什么样的标签,用什么样的技术,但最关键的就是能不能把这些信息通信技术运用到产业很深地方去,不管是医疗也好、教育也好还是工业也好,要用这些工具,帮助你的客户、合作伙伴产生一个价值共创,你用了这些信息工具,并且产生了价值,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完成商业的一种机会。至于说未来风口到底在什么地方引爆,其实你没有那么着急,你只要好好做好自己创造价值的事情就好了。


杨蓬:谢谢,我做一点小小的总结,我们年年谈风口,年年头这些变化,其实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我认为其实我们投的其实不是风口,我们投的是趋势的变化,我们投的是在这个趋势变化的时间节点上找到你。我不知道各位同不同意,谢谢,今天时间有限,我们就探讨这么多。谢谢!



·END·